
掀开老铜环叩门而入,茶艺师会为你递上松木托盘。六盏茶碗里盛着不同的茶标本:蒙顶甘露的嫩芽蜷着银毫,邛崃黑茶压成巴掌大的茶砖,峨眉雪芽带着初春的霜气。不必急着做选择,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二楼,临窗的藤椅正对着天井里的罗汉松,树影在白墙上勾画着时光的流速。
主理人杨师傅是个茶三代,总爱穿着靛蓝布褂蹲在炭炉前焙茶。他坚持用海拔1200米的峨眉山泉煮茶,说这样能让竹叶青茶显露出青城云雾的喉韵。当你捧着热茶缩进圈椅,竹编灯罩筛下的光斑会落在茶台上,照见普洱熟茶在壶中泛起琥珀色的涟漪。
最妙的是这里的"茶配"暗藏玄机。看似普通的绿豆糕,咬开后是裹着花椒糖衣的琥珀桃仁;桂花米糕里藏着酒酿流心,搭配白牡丹茶能尝出蜜香后调。每周三下午,后院会摆开茶点盲盒局,二十多种川式茶食装在青花盖碗里,掀开碗盖那刻总能收获惊喜——上周我就尝到了用郫县豆瓣调味的怪味胡桃酥。
二楼的茶室藏着机关,推开整面墙的茶饼装饰架,后面竟是间摆满古籍的密室。每月初七这里举办"茶谜会",茶客们要凭盖碗里的茶汤猜产地、年份甚至节气。上次我对着杯底沉浮的金骏眉,硬是从茶汤里的松烟香辨出了都江堰某棵古松的独特气息。
建议选个微雨的午后前来,雨滴敲打瓦当时最适合泡壶碧潭飘雪。水汽氤氲的玻璃房里,茶艺师会用长嘴铜壶表演"龙行十八式",滚水在空中划出白练似的弧线,精准落入三米外的茶碗。这时配一碟糖油果子,看檐角的雨帘将锦官城的喧嚣隔在另一个世界。
当暮色染红天井里的鱼鳞瓦,别急着起身离开。茶艺师会送来温在砂锅里的醪糟茶汤圆,配着当季的竹叶茶收尾。临走时记得带走茶渣做的小香包,挂在车里能闻到峨眉山晨雾的味道。这座隐于市井的茶空间像块吸饱茶汤的老茶砖,总能把成都的闲适滋味,悄悄酿进每个过客的时光里。